顶点小说

顶点小说>重生从1993开始 > 第一三六二章 挖个坑埋点土(第3页)

第一三六二章 挖个坑埋点土(第3页)

他怔住了,继而老泪纵横。

不远处,一名摄影师按下快门。照片冲洗出来后,众人惊觉背景中隐约浮现出两个人影,依偎在树旁,笑容温柔。经鉴定,底片并无后期处理痕迹。

生态学家开始重新定义“生命”概念。他们提出,共感林或许已形成某种“群体意识场”,树木不仅是植物,更是情感载体与信息节点。每一棵树的生长速率、开花时间、落叶周期,均与附近居民的情绪波动呈强相关性。

更有大胆学者推测:这片森林正在试图“说话”。

于是,一支跨学科团队进驻歌井,架设数百个生物电传感器、声波捕捉仪与量子纠缠探测装置,试图解析森林的语言模式。

三个月后,他们得出结论:共感林确实在“表达”,但使用的不是人类熟悉的语言结构,而是一种基于振动频率、光谱变化与根系电流的复合信号系统。

破译最难的部分不是技术,而是心境。

“你必须先放下‘理解’的执念。”主研人员在论文附录中写道,“当你真正愿意‘感受’而非‘分析’时,答案才会浮现。”

某夜,一名年轻研究员疲惫不堪地靠在树干上,喃喃自语:“我真的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……我只是想知道,这样做值得吗?”

话音刚落,整片森林的叶子同时翻转,叶背银白色的一面朝向月光,反射出粼粼波光,宛如星河倾泻。

下一秒,他的记录仪自动播放了一段音频??是他童年时母亲哄睡的歌声,早在十年前就已随录音机损毁而失传。

他跪倒在地,痛哭失声。

第二天,他递交辞呈,回到家乡创办了一所乡村音乐学校。

他说:“有些东西,不该被研究,只该被传递。”

时间流转,第十个春天到来时,“星井”终于建成。

竣工典礼当天,全球直播。镜头缓缓推进,展现那口由星光与晶体交织而成的井,静静伫立在月球表面,周围环绕着螺旋沟槽,正与地球上的歌井遥相呼应。

第一位踏上井缘的宇航员是中国籍女性科学家林婉秋。她取出一枚微型陶罐,里面封存着阿?最后一段语音留言的数字化副本。

“要播放吗?”地面指挥中心问。

她摇头,将陶罐轻轻放入井口缝隙。

“不用播。”她说,“她不需要被听见,因为她从未停止说话。”

就在那一刻,地球上的共感林全体震动,千树万叶齐声沙响,形成一阵绵延数十公里的声浪。卫星捕捉到的画面显示,声波轨迹竟勾勒出一幅完整人脸轮廓??正是唐俊青年时期的模样。

与此同时,月球探测器传回一组神秘信号。破译后,竟是阿?年轻时吹奏的那支口哨曲,节奏精准,毫无杂音。

但最令人震撼的是,音频元数据显示,这段录音的生成时间标注为:**1993年4月5日17:28**。

而那时,阿?尚未遇见唐俊,YX-8尚在构想阶段,月球更是无人踏足之地。

“这不是回放。”NASA首席科学家低声说,“这是……预演。”

多年以后,当人类终于实现跨星球情感传输,第一批成功案例发生在火星殖民地与地球之间。一对母子分别十年,首次通过“星井”连线。

母亲说:“儿子,妈妈每天都想你。”

儿子流泪回应:“妈,刚才那一瞬间,我闻到了你煮的米粥香味。”

后来调查发现,火星基地当天并未烹饪任何食物。

但就在同一时刻,云南山村的灶台上,一锅白粥正冒着热气,阿?曾孙女默默盛了一碗,摆在堂屋中央。

她说:“有人饿了。”

没有人质疑这句话。

因为在那个世界里,信任早已取代怀疑,成为最基本的生存法则。

而每当夜幕降临,无论身处何地,总有人仰望星空,轻轻吹起一支走调的口哨。

风会带走它,也会带回回应。

因为有人记得。

所以井一直在唱歌。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