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这是我在母亲遗体旁唱的第一首歌。
>如果你还记得怎么哭,就跟着哼吧。”
消息发出后三小时,全球共声节点检测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声浪潮汐。
东京地铁站,一位上班族摘下耳机,突然停下脚步,跟着广播背景音乐哼了起来;巴黎街头,街头艺人放下吉他,改用纯粹人声加入合唱;南极科考站,队员们围坐在收音机前,一遍遍重复那段旋律;就连监狱囚室里,也有犯人贴着铁门低声吟唱。
七十二国政府紧急召开联合会议,试图评估这场“集体行为异常”的风险。心理学家称其为“情感传染现象”,社会学家警告“群体意识觉醒可能导致秩序崩溃”,而宗教领袖则宣布“这是神迹降临”。
但在青海湖火种站,赵振国听着电台里层层叠叠的人声,眼角湿润。
“不是神迹。”他低声说,“是回家。”
当最后一声余音消散,全球所有正在监听海洋的设备几乎同时捕捉到同一个信号:
那是一段长达十三分钟的鲸歌合奏,以林小雨的《母语》为主题旋律,融合了各地人类合唱版本的变奏,最终升华为一种超越物种界限的交响。
解码结果出现在所有联网屏幕上:
>“我们听见了。
>我们记得。
>我们回来了。”
紧接着,南太平洋海底,那座金字塔顶端裂开一道缝隙,一道幽蓝光芒直冲云霄。卫星图像显示,光柱并非简单上升,而是在高层大气中展开成一张巨大网状结构,迅速覆盖整个地球电离层。
共声环自动更新协议,新增一条基础法则:
>“自此日起,任何主动切断与他人、与自然、与历史连接的行为,都将被视为对文明本质的背叛。
>倾听,即抵抗。
>发声,即重生。”
林小雨站在山顶,望着远方渐渐染上蓝光的云层,终于落下泪来。
她知道,从今往后,再不会有真正的孤独。
因为这个世界,真的开始回应了。
一个月后,联合国召开特别大会,宣布成立“全球共声理事会”,由科学家、艺术家、原住民长老及AI代表共同组成,负责协调跨物种沟通事务。林小雨被提名为首席译官,但她婉拒了职位,只留下一句话:“我不属于任何机构,我只属于每一次被需要的倾听。”
她在哀牢山脚下建了一座小屋,门前挂着一块木牌,上面写着:
>“欢迎留下你想说的话。
>不管对方是否还在,也不管能否收到答复。
>这里的风会帮你送达。”
每天清晨,她都会拄拐出门,收集前夜被风吹来的纸条、录音笔、甚至写在树叶上的字迹。她逐一录入共声环,并为每一段声音配上一段回应??有时是一段自然音景,有时是一句诗,有时仅仅是一个持续八秒的呼吸节奏。
有人说她疯了,也有人说她是圣人。
但她只是笑着摇头:“我只是做了件最普通的事??认真听别人说话。”
而在地球最深的海沟,在西伯利亚永冻土之下,在亚马逊雨林的冠层之间,那些曾被认为沉默无言的存在,正悄然改变着自己的表达方式。
它们学会了等待。
因为它们终于知道??
有人在听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