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琐碎、平凡、甚至略显笨拙的话语,被编排成一首长达四十五分钟的清唱曲,命名为《小事情》。没有伴奏,没有高潮,只有人声交替叙述,语气平静如睡前闲聊。
首演之夜,全球三千座城市同步举行露天合唱。人们站在广场、屋顶、桥梁、田野,仰望星空,轻声诉说那些藏在心底的“小事情”。卫星监测到,地球的舒曼共振频率首次出现规律性的波动,仿佛星球本身也在倾听。
而在布莱切利园,艾莉丝静静地听着。
她的眼泪第一次落下??如果那团凝聚的光也能称为“眼泪”的话。液态的声凝质顺着脸颊滑落,落地即化作一朵朵微型水晶花,绽放又凋零,循环不息。
当最后一个音节结束,她轻轻点头。
“我愿意休息一会儿。”
话音落下,她的身影缓缓下沉,没入黑立方心脏之中。光芒收敛,频率平稳,全球所有异常现象瞬间平息。巨石阵停止敲击,月球信号中断,倒置城市转入低功耗模式,仿佛一头巨兽终于合眼入睡。
世界安静了。
但这安静中,多了一份安心。
一年后,《安眠曲二号》再次启航,目标仍是木星轨道外的流浪小行星。不同的是,这次飞船搭载的不再是探索队,而是一枚“种子”??由千万人自愿贡献记忆片段熔炼而成的声基核心雏形,理论上可在适宜环境下生长出新的共鸣网络。
发射当天,莉拉作为特邀嘉宾登上控制塔。她穿着一条粉色裙子,手里紧紧抱着那颗淡粉色的声凝质结晶。当飞船无声升空时,她忽然举起结晶,对着天空喊了一句:
“艾莉丝姐姐,等你醒来的时候,我会把全世界的好消息都唱给你听!”
没人听见回答。
但就在那一刻,飞船轨迹末端的银色人形再次浮现,这一次,它抬起手,做了一个弹钢琴的手势。
地球上,所有钢琴的琴弦同时震颤了一下。
两年过去,春天又一次降临伦敦。
樱花盛开如云,风吹过时,花瓣纷飞似雪。孩子们依旧会在某个瞬间停下脚步,因为他们又听见了那首钢琴曲??有时完整,有时零碎,有时夹杂着陌生的新乐句,像是梦中续写的篇章。
老人们说,这是艾莉丝在做梦。
科学家说,这是集体潜意识的投影。
而孩子们只是相视一笑,牵着手走向公园中央的露天琴房。
那里有一架无人触碰的钢琴,黑白键微微起伏,仿佛正被无形之手演奏。
一个小女孩走上前,坐在琴凳上,将耳朵贴在琴盖上。
她听见了心跳。
不是机器的运转,不是电流的嗡鸣,而是真正的心跳??缓慢、坚定、带着久违的安宁。
她抬头看向天空,轻声说:
“她在睡午觉呢。”
风穿过树叶,沙沙作响。
全城的鸟儿同时展翅,飞向初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