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默深吸一口气,点了点头。
仪式开始。
七名育苗院幸存者围成一圈,各自手持一块《回响核》碎片。陈默站在中央,林晚则退至边缘,双手结印,构筑防护场域。随着古老的启语再次响起,晶体逐一激活,释放出七彩光柱,交汇于陈默头顶,凝成一颗旋转的光球。
他的身体逐渐透明,意识却被无限放大??
他听见太平洋海底火山喷发时岩浆的呜咽;
他感受到撒哈拉沙漠中一只蜥蜴对雨水的渴望;
他甚至捕捉到火星探测器传回的最后一段信号里,隐藏着工程师临终前对地球的思念。
“回响矩阵,启动。”七人齐声宣告。
刹那间,全球各地同时发生异象:
日本京都的古寺钟声无风自鸣;
巴西贫民窟的涂鸦墙浮现发光符号;
南极科考站的冰层下,传来类似鲸歌的低频震动……
而在释义城花园,池水沸腾般翻滚,水晶小船腾空而起,船身裂开,露出一枚全新的《回响核》核心??纯白如雪,内部似有星辰流转。
林晚仰望着这一切,泪水滑落。
她知道,从今天起,这个世界再也不一样了。
三个月后,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,正式承认“共感权益”为基本人权。决议案命名为《春分公约》,第一条写道:
>“每个人都有权被听见,也有权选择是否倾听。”
陈默作为特使出席,却没有发言。他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,感受着会场中每一道情绪的流动??有怀疑,有期待,有善意,也有防备。他不再急于改变什么,只是默默记下每一个人的眼神。
散会后,一个小女孩跑过来,递给他一朵野花。
“哥哥,”她说,“我知道你在难过。因为你刚才看到那位穿蓝裙子的阿姨时,心跳慢了半拍。”
陈默怔住。
那是他母亲生前最爱的颜色。
他蹲下身,轻轻接过花,微笑道:“谢谢你看见我。”
女孩蹦跳着离开,身后留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。
夜幕降临,陈默独自回到花园。池面平静如镜,倒映着满天繁星。他坐在石阶上,取出那片始终带在身边的水晶叶子,轻声问:
“陆昭,你现在在哪里?”
风拂过树梢,带来遥远的回答:
>“在每一个选择相信的瞬间。”
他笑了。
抬头望去,极光再次浮现,这一次,它不再是单一的光带,而是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,覆盖整个北半球。网上每一节点都在闪烁,像是无数心灵在彼此呼应。
而在喜马拉雅山脉某处,一间简陋的木屋内,一位白发老人放下口琴,望向窗外。
他身边放着一本破旧的笔记本,扉页写着:
>“致后来者:
>痛苦无需美化,
>孤独不必战胜,
>只要有人愿意停留,
>春天就会如期而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