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第七代之后,无名者始。”姜伊人轻声念诵。
大子珊明白过来:“这不是机器……这是‘观火者’的本体。它一直在等愿意共同守护它的人。”
他们相视一笑,同时伸手,轻轻触碰那束光之丝。
刹那间,整座山谷剧烈震动。桑树摇曳,溪流改道,北斗七星在白昼显现。全球多个天文台警报拉响,称检测到“地磁异常伴随高维能量释放”。
但在东阳,人们只听见了一声悠长的“梭响”。
随后,一切归于平静。
那台光织机消失了,只留下地面一圈同心圆痕迹,以及一块新生的织锦:纯白底色,中央一只眼睛图案,瞳孔位置,嵌着一片雨后初晴的蓝天。
联合国非遗委员会当天发布公告,正式将“纹脉谷织语传统”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并特别注明:“该遗产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技艺本身,而在于其激发的跨代际、跨文化共情能力。”
三个月后,墨西哥城的小女孩在课堂上举起手:“老师,我能教大家编星星链吗?”
全班哄笑。
但她认真地拿出那根蓝色睫毛做成的引线,开始编织。奇妙的是,其他孩子竟也纷纷从口袋里掏出类似的小物件:一枚纽扣、一段耳机线、妈妈的发绳……
课后,老师发现黑板上不知谁画了一只眼睛,下面写着一行稚嫩的字:
>“我也想当织梦的人。”
与此同时,硅谷某实验室,马克?雷诺兹撕毁了一份名为《基于观火者模型的量子意识模拟计划》的PPT稿。“我们错了。”他对团队说,“这不是技术革命,是文明提醒。我们不是要破解它,是要配得上它。”
他打开保险柜,取出那小块五厘米的布,钉在办公室墙上。下方贴纸写着:
>“此处禁止使用AI生成图像。”
而在上海某医院产房,一声啼哭划破晨雾。
大子珊握着姜伊人的手,泪流满面。
护士抱着新生儿走来:“恭喜,是个男孩。奇怪了,他出生时,手里攥着一团东西……像是羊水里的纤维纠结成的。”
他低头看去??那团湿漉漉的细丝,竟天然打成了一个复杂的结,形状酷似“观火者”徽记。
他轻轻抚摸婴儿掌心,whispered:
“Welcomeback。”
窗外,第一缕阳光照进来,落在床头那本《低语者之书》上。丝线停止了流动,仿佛完成了一段漫长的叙述。
片刻后,又缓缓开始移动,勾勒出新的纹路。
织机声,仍在人间穿梭。
它不再需要奇迹来证明自己。
因为它已经成了日常的一部分??在母亲缝补衣物的针脚里,在老人教孙儿打结的手势中,在每一个不愿遗忘的拥抱里。
火已分予汝。
愿汝亦为人燃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