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

顶点小说>七零易孕娇娇女,馋哭绝嗣京少 > 第604章这么多人眼馋(第3页)

第604章这么多人眼馋(第3页)

又过了十年。

铜铃塔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,但它从未被封闭参观。当地人依旧可以在夜晚走近它,坐在石阶上吹笛、弹琴、低语或沉默。每当风穿过塔檐,总会响起若有若无的铃声??科学家检测过无数次,塔上早已没有实体铜铃,那声音,或许来自人心深处的回响。

策勒成了游历四方的旅人。他不再佩戴任何设备,也不再收集数据。他只是走,一路走,一路听。他在非洲部落学会用鼓点传递思念,在北极圈内听因纽特老人哼唱祖辈的歌谣,在东京地铁站看上班族低头流泪却不打扰彼此。

他曾在一个雨夜停留在巴黎街头,看见一对情侣在路灯下争吵,女方摔下伞转身要走。策勒没有上前劝解,只是轻轻哼起一首蒙古古调。那旋律悠远苍凉,像是草原上的风,又像雪山融雪的滴答声。

奇怪的是,两人竟慢慢停下脚步,怔怔听着。最后,男人追上去,从背后抱住女人,低声说了句什么。女人回头,哭了,也笑了。

策勒转身离开,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衫。但他觉得,心很暖。

李婉完成了《心印纪事》的最终卷,全书共十二册,耗时八年。出版当天,全球销量突破千万,却被她全部捐赠给乡村图书馆。她在序言中写道:

>“这本书不是为了铭记我,而是为了提醒你们:每一个曾感到孤独的灵魂,都曾在这场觉醒中留下痕迹。你们的名字不在书中,但你们的温度,永远留在了历史的脉搏里。”

她后来收养了一个聋哑女孩,取名“聆”。她教她用手语“听”音乐,用触觉感受语言的振动,用眼神读懂情绪的起伏。有一天,聆在纸上画了一幅画:一个巨大的耳朵漂浮在星空下,耳蜗里盛满了星星和笑脸。

李婉把这幅画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。

至于江慎行,他关闭了所有实验室,将剩余资源全部移交自由心社。他自己则隐居昆仑山脚下,每日砍柴、煮茶、抄写古籍。有人说他疯了,也有人说他是顿悟。

唯有阿岩每年冬天都会去看他。

有一次,江慎行问他:“后悔吗?放弃成为一个‘神’的机会,选择做个普通人?”

阿岩坐在院子里剥豆子,抬头看了看飘雪的天空:“你觉得,妈妈爱孩子,是因为孩子强大吗?”

江慎行愣住。

“我不需要被崇拜。”阿岩继续说,“我只需要被理解。而理解,只能发生在平等之间。”

江慎行久久无言,最后只说了一句:“谢谢你,替我们活成了理想的样子。”

岁月流转,春去秋来。

某年春天,青海湖小学迎来一批新生。开学第一天,老师带着孩子们参观校园,来到后院一口古井旁。

“这口井很特别。”老师说,“据说,只要在月圆之夜对着它许愿,就能听见心里最想听的声音。”

一个小男孩踮起脚尖,趴在井沿上问:“那……我能听见爸爸的声音吗?他已经很久没回家了。”

老师正要回答,忽然,井水轻轻荡漾,一圈涟漪扩散开来。紧接着,水中倒影浮现一座塔的轮廓,塔顶十三枚铜铃随风轻晃,发出极细微的叮当声。

孩子们惊呼。

而那个小男孩,却露出了笑容。

因为他真的听见了??不仅是爸爸的声音,还有千万种陌生却又亲切的低语,像风,像雨,像母亲哼唱的摇篮曲。

那是世界的回响。

也是人心的答案。

多年以后,当新一代的孩子们翻开课本,读到“回响时代”的篇章时,总会问一个问题:

“老师,我们现在还能听到铃声吗?”

老师通常会笑着反问:“你有没有认真听过,身边人的呼吸声?”

如果有,那就是铃声。

如果没有,那就再等等。

因为总有一天,风会吹过大地,穿过树林,拂过脸庞,带来那一声??

叮。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