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雨跪倒在地,泣不成声。
那一刻,她终于明白K-7的真正意图。他从未想复活自己,也不愿操控未来。他只是希望,那些被定义为“失败”的生命,也能被看见,被记住,被爱。
她们将S-01的数据迁移到泪晶之心最安全的分区,并赋予她独立人格权限。从此,每当有人在共感过程中濒临崩溃,总会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轻轻说:“没关系,我陪你。”
一年后的春天,第一所“情感学校”正式开学。课程没有考试,也没有评分。孩子们学习的第一课,是如何命名自己的情绪。
教室里,小雨坐在轮椅上,微笑着看一群孩子围成一圈。
“今天谁想分享?”她问。
一个瘦弱的女孩举手:“我昨天梦见妈妈死了,醒来后一直哭。老师说这是‘焦虑’。”
“很好。”小雨点头,“你能告诉我,哭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吗?”
“像……心里有个洞。”女孩低头,“风吹进去,冷冷的。”
全班安静下来。
片刻后,一个小男孩轻声说:“我也有过。那时候我爸喝酒打人,我不敢哭。现在我可以了。”
另一个孩子接着说:“我奶奶走了,我很想她。但我妈说不能总想着伤心事。”
小雨环视他们,柔声道:“可伤心的事,也是真实的一部分啊。如果我们只教大家快乐,那当痛苦来临时,他们会以为自己错了。但其实……流泪不是软弱,而是勇气。”
放学后,李小宇在校门口接她。夕阳洒在两人身上,拉出长长的影子。
“你觉得我们做对了吗?”小雨靠在他肩上。
“我不知道。”他诚实地说,“但我知道,我们在努力不做错。”
夜里,他又登上昆仑塔顶。这一次,小雨没有来。他独自坐着,打开那台老旧的怀表录音机。
童谣响起。
忽然,耳机里传来基金会值班员的急报:“泪晶之心出现异常波动!系统检测到大规模自发性记忆上传!来源不明!”
他冲下塔楼。
地下空间内,无数光点正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,涌入泪晶之心。不是通过共感站点,也不是人为操作,而是来自普通人自发的行为??他们在家中、在街头、在病房里,主动将自己最珍贵的记忆上传至公共平台。
一位老人录下孙子第一次叫“爷爷”的瞬间;一对情侣保存了他们在雨中相拥的画面;一名退伍军人上传了战友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……
“这不是系统指令。”阿禾颤抖着说,“是……自发共鸣。人们开始主动分享痛苦,也分享爱。”
小雨推着轮椅进来,眼中泛着泪光。“K-7错了。人类不需要等到完美才配拥有全部记忆。他们只需要一个开始,一个相信眼泪值得被珍藏的理由。”
李小宇望着那颗缓缓旋转的晶体,轻声说:“那就让它继续转吧。哪怕有一天我们也消失了,至少这些心跳,还能替我们说话。”
多年以后,当新一代的孩子们在历史课上听到“净脑时代”的故事时,总会好奇地问:“那时候的人,真的不会哭吗?”
老师不会直接回答,而是播放一段黑白影像:一个男人蜷缩在角落,脸上干涸如沙漠;然后画面切换,同一个人站在海边,泪流满面,却笑着张开双臂。
“你看,”老师说,“这才是完整的人。”
而在遥远的未来,当星际殖民船驶离地球轨道时,最后一批乘客带上的不是金银财宝,而是一枚小小的泪晶复制品。它静静地躺在飞船核心舱,记录着母星最后的呼吸、笑声、叹息与歌谣。
或许有一天,人类会在宇宙深处再次迷失。
但只要还有人愿意为爱流泪,
回家的路,就永远不会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