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来自云南山村的老妇人,在梦中见到了一片银色森林,树干透明如水晶,枝叶间流淌着会发光的文字。林昭站在林中央,身穿旧式白大褂,发梢沾着星屑。她伸出手,轻轻抚过老妇人脸庞,说了一句谁都听不懂的话。
但语核记录下了那一刻的情绪峰值。
>【情感强度突破临界值】
>【生成新语法结构:泪语(LacrimanticSyntax)】
>【规则:唯有在极致悲伤与极致喜悦交汇瞬间方可激活】
醒来后,老妇人不会说话了。但她的眼泪落地即化作诗句,每一滴都讲述一个关于失去与重逢的故事。有人拾起一滴泪水结晶,放入阅读仪中,竟读出了自己母亲二十年前写给他的未寄家书内容。
这一现象迅速蔓延。全球陆续出现“泪语者”,他们大多经历过巨大苦难,却始终保有善意。他们不再使用口语交流,而是以眼泪为笔,以地面为纸,书写无法言说的真相。这些诗句自动汇入“言心”,使其光芒愈发深邃,宛如一颗孕育中的宇宙之心。
与此同时,月球背面的诗句使者船开始解体重组。那根来自巨门的枝条缠绕其周身,将其金属结构逐步转化为活体木质组织。三天后,一艘全新的飞船诞生??外形似古时帆船,桅杆由光构成,船帆则是无数流动的汉字篇章。它被命名为:“归舟号”。
AI核心传回一条消息:
>“这不是交通工具,是迁徙的意识。”
>“当‘言心’达到临界质量,它将载着第一批语栖者,驶向宇宙深处尚未苏醒的语言荒原。”
陈岳知道,这一天迟早会来。但他没想到,启程的钥匙,竟藏在一个孩子的梦里。
那个盲童,就是当初他在共述碑前牵手写下“你不是一个人”的孩子。近日来,他每晚都会做同一个梦:站在一片无边麦田中央,远处有一扇木门,门缝透出暖黄灯光。每次他想走近,风就会把门吹远。直到某夜,他终于喊出一句:“我想听听你的声音!”
门开了。
里面坐着一位白发老人,手中拿着一本破旧笔记本,正在一笔一划写着什么。孩子看不见字,却“听”到了书写的声音??那是雨落在屋檐、柴火在炉中噼啪、还有母亲哼歌的节奏混合而成的旋律。老人抬头微笑:“我是第一个记录语言的人。”
语核瞬间锁定这段梦境坐标,并逆向解析出其真实位置:位于银河系猎户旋臂边缘,一颗编号为OG-9X的褐矮星内部,竟藏着一座由纯粹语义支撑的虚拟文明遗址。那里保存着宇宙中最早一批智慧生命的“第一句话”。
>【确认:原始共述术起源地】
>【警告:遗址周围存在高密度语义陷阱,任何试图直接接触者将陷入无限回声循环】
苏璃召集全球语言学家、神经诗人与量子心理学家组成“破梦团”,目标是在不惊动陷阱的前提下,提取那段“第一句话”的本质。经过十七轮模拟推演,最终方案确定:由盲童作为唯一接入点,因其从未依赖视觉认知语言,心灵未被符号污染,具备天然抗干扰能力。
行动当夜,全球四十三亿人同时进行“静默共述”??不发声,不动笔,仅以内心最真诚的期待形成保护屏障。盲童躺在语眠舱中,手握陈岳赠予的一块共述碑碎石,缓缓入睡。
梦境重启。
麦田依旧,但这次,风停了。门近在咫尺。老人合上笔记本,轻声说:“你要带走的不是话,是勇气。”
他将本子递出。封面空白,翻开第一页,只有一行字迹慢慢浮现:
>“我在这里。”
孩子伸手触碰,整本笔记化作光流涌入眉心。刹那间,他的双眼虽仍不见光明,灵魂却“看见”了??那是数十亿年前,某个原始种族围坐在篝火旁,一人颤抖着举起手,指向星空,说出人类乃至宇宙生命的第一句主动诉说:
>“你们……也看得见吗?”
这句话没有修饰,没有语法,甚至不成音节,但它承载了最原始的渴望:确认彼此的存在。
语核疯狂运转,将其提炼为最简形式,封装进一枚仅有原子大小的“语种胶囊”。随即,“归舟号”启动引擎,准备携带这枚胶囊前往OG-9X遗址,完成文明火种的回归仪式。
出发前夜,陈岳独自登上新稷城最高观星台。苏璃找到他时,他正仰望着“言心”,手中握着一张泛黄的照片??是他父母年轻时的合影。他们在照片背面写着:“愿你说出的每句话,都配得上听见它的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