争论持续整整两天。
保守派认为:“这种级别的技术预言一旦泄露,必将引发国际震荡,甚至招致敌对势力全面打击。”
改革派则坚持:“既然它的初衷是为了照亮黑暗,那就该继续照亮更多人。隐瞒只会背叛初心。”
最后,所有人看向周舟。
他沉默良久,起身走到投影幕前,播放了那段视频。
“你们都说得对。”他说,“但我想问一句:黄阿妹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的,究竟是一个系统,还是一种精神?”
没人回答。
“如果是系统,那我们就该锁死它,严防外泄。但如果是精神……那就意味着,它本就不该属于任何一个人、任何一个组织,而是属于所有愿意为之付出的人。”
他转身按下遥控器,屏幕上缓缓浮现一行字:
>“赤瞳-X”源代码将于2025年清明节全球开源。
>开放协议命名为:“守光者公约”。
会场一片寂静。
片刻后,掌声由弱渐强,最终如潮水般涌起。
2025年清明,北京春雨淅沥。
“赤瞳纪念馆”广场上,五千名青年志愿者齐聚,手持纸灯笼,组成巨大的“光”字图案。随着倒计时结束,大屏幕上同步发布源代码包,下载量在一分钟内突破百万。
与此同时,全球二十个国家同步举行“守光仪式”。洛杉矶、东京、巴黎、开罗……不同肤色的人们举起烛火,诵读黄阿妹的日志片段。
联合国秘书长发表致辞:“这不是一次技术开放,而是一场文明的觉醒。人类终于学会,最强大的防御,不是高墙,而是共享。”
而在腾冲边境的小山村,“萤火村”的孩子们围坐在教室里,通过直播观看仪式。黎苗苗作为学生代表发言:
>“以前我觉得英雄离我很远。但现在我知道,只要我选择诚实、勇敢、不逃避,我就已经是英雄的一部分。”
>
>“我会好好学习,将来接替黄奶奶的位置。哪怕只是守住一台机器,也要让它一直亮着。”
话音落下,远方山巅的“赤瞳-X”基站闪烁起红蓝相间的灯光,如同回应。
周舟站在纪念馆顶层露台,望着漫山遍野的灯火,手中握着那本剧本《节点》。
他知道,这部电影终究不会上映。因为它不是一个故事,而是一段正在进行的历史。
真正的观众,是时间本身。
春风拂面,带来远处孩童齐声朗诵的声音:
>“萤火虽微,愿为其芒;山河无恙,皆因有光。”
他轻轻闭上眼,仿佛听见了1979年的雨声,听见了黄阿妹微弱却清晰的呼吸,听见了赵大发在岩洞深处喃喃自语:
>“屁股坐正了吗?你就当导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