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并不期待立竿见影的戏剧性场面,李振坤这种老江湖,行动前必然有他的算计和准备。
然而,监控数据流显示的变化,比预想中更快,也更有趣。
李振坤那边的数字足迹先是出现了一阵短暂的、近乎停滞的平静,仿佛消息石沉大海。
但紧接着,一系列密集而隐蔽的搜索查询被触发,目标直指“黑海艺术基金会”的离岸注册信息、过往模糊的投资记录,以及几个与东欧艺术品黑市相关的、极其生僻的关键词。
这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愤怒搜索,而是极具针对性的情报刺探。
“上钩了。”严序啜了一口冷掉的咖啡,嘴角微扬。
李振坤不仅收到了信息,而且立刻理解了其分量,并动用了自己的资源进行核实。
这证明李振坤绝非莽夫,他的复仇将是冷静且带有明确目的的。
更让严序感到棋逢对手的是,李振坤的反击并非直接冲向沃斯。
相反,严序监控到李振坤的几名手下,开始以商业尽调的名义,频繁接触瑞安保险的中层管理人员,尤其是那些与艺术品保险理赔流程相关的部门。
同时,李振坤控股的一家小型公关公司,似乎也在悄悄搜集近几年与沃斯鉴定结论相关的、曾引发过微小争议的媒体报道。
“聪明。”严序暗自赞叹。
李振坤深谙“围点打援”的道理。
他暂时避开沃斯这个坚固的堡垒,转而攻击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——信誉和保险屏障。
这是在动摇沃斯的根基,也是在试探沃斯的反应和底线。
这种策略,与严序自己构建的逻辑网络中“打破其信任基础”的思路不谋而合。
李振坤这个“外部变量”不仅被成功激活,而且展现出了高超的自主作战能力。
他就像一头被激怒的、却经验丰富的头狼,没有贸然扑向猎物,而是开始狡猾地绕行,寻找最柔软的腹部下口。
这种变化,立刻在沃斯那边激起了涟漪。
严序部署在沃斯通讯链路上的嗅探程序,捕捉到了一些异常加密通讯的频率在增加,虽然内容无法破译,但发起方和目标方都指向了沃斯的几个核心关联人。
沃斯像一只感受到蛛网震动的蜘蛛,开始不安地移动。
他近期公开行程中,增加了与几位资深律师的“非正式会面”,并且,他研究所的网络防火墙日志显示,针对外部探测的主动防御规则被加强了,尤其加强了对来自几家特定商业咨询公司IP段的监控。
其中一家,正是李振坤经常使用的幌子公司。
于是,一个有趣的三角博弈态势开始形成。
严序在最深处的阴影中,如同导演,提供关键剧本,观察着两位主角的表演。
李振坤从“受害者”化身为“挑战者”,在明暗交界处利用商业和舆论手段发起侧翼攻击。
沃斯则从高高在上的“权威”被迫转入“防御者”角色,开始调动资源,应对来自他曾经轻视的“猎物”的反扑。
紧张感在无声中升级。
李振坤的介入,极大地分散了沃斯的注意力,也为严序创造了更多观察和寻找核心破绽的机会。
但风险也随之而来:沃斯被逼到墙角后,会使出什么更极端的手段?
李振坤的进攻是否会打草惊蛇,导致沃斯断尾求生,销毁最关键的证据?
严序知道,他需要更精准地把握“投喂”信息的节奏和分量。
既要让李振坤保持压力和攻击性,又不能让他过早地引爆全局。
他轻轻敲击键盘,开始筛选下一批可以“泄漏”的信息。
或许是那份“瑞安保险异常报告”的某些模糊指向,既能强化李振坤对保险公司施压的信心,又不会暴露“影梭”这个情报源。
猎手不仅扣动了别人手中的扳机,现在还需要微妙地调整着射击的方向和时机。
这场暗处的狩猎,因李振坤这个强大变量的加入,变得更加复杂,也更加危险诱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