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

顶点小说>错练邪功,法天象地 > 第564章 真相才是杀人的快刀(第1页)

第564章 真相才是杀人的快刀(第1页)

马回镇,寒风瑟瑟。

尤其到了夜晚,这里冷得人近乎忘掉了色色这种事情,只想窝在被窝里,不想漏出一点空隙。

因为被子一有空隙,寒风就会趁虚而入,在被窝内肆意翻涌,让人欲仙欲死。

可这种时。。。

晨光漫过长安城的屋脊,洒在“引者学院”无墙的庭院里。草木沾露,石径微湿,几只麻雀跳上讲台,啄食昨夜风落的槐花。没有人驱赶它们??这里本就不该有界限,无论是人与人之间,还是生者与记忆之间的隔阂。

唐绾绾坐在听钟庐前,手中捧着一只粗陶杯,热气袅袅升腾。她望着溪水缓缓流过卵石,水面倒映出天色初明的模样。今日是“十三愿大会”召开后的第一百零八日,按老巫女留下的历法,正是“回音归源之时”。她知道,有些事要来了。

果然,溪中漂来一片莲叶,叶心托着一枚贝壳,形状如钟面,纹路清晰得像是被人一笔一划刻上去的。她轻轻捞起,指尖触到那纹路瞬间,心底忽地响起一声低鸣,不响于耳,却震于魂。

同一刹那,长安太史令府内,观星台上的铜镜忽然自行转动,将北斗残影投射在地面沙盘上。原本静止的第七星再度闪烁,这一次不是十二次,而是十三下。最后一闪之后,沙盘中央浮现出一行细小裂痕,组成两个字:**归来**。

没人知道是谁写的,也没人见过过程。但当消息传到医者耳中时,他正为一名失语少年施针。银针悬于百会穴上三寸,尚未落下,少年突然睁眼,嘴唇微动,发出一个沙哑却清晰的音节:

“妈。”

医者手一颤,针坠入香炉,燃起一缕青烟,竟凝成半张人脸,转瞬即逝。他知道,这不是奇迹,而是共振??某个频率被彻底唤醒,所有曾被困在告别里的人,都在这一刻被轻轻推了一把。

与此同时,西域商族族长正在清点一批新运抵的货物。这批货来自极北冻土,据说是某位隐居学者临终前托付的遗物。箱中无金无玉,只有一叠泛黄录音带,标签写着:“亡妻之声,每日一句,共三千六百五十卷。”

商人原不信这些虚妄之物能值几何,可当他随手插入第一卷播放时,耳机里传出的竟是自己母亲的声音??那个二十年前死于战乱、连尸骨都未寻回的女人,正轻声说:“今天天气好,你小时候最爱晒太阳。”

他当场跪下,泪流满面。

更诡异的是,这声音并非录音室录制,背景有熟悉的风声、锅铲碰撞声,甚至还有他幼年养的狗吠。仿佛有人穿越时间,重新活了一遍她的余生,并一字一句录了下来。

而最令人不安的是,录音日期显示为**昨日**。

“这不是科技。”他在当晚写给医者的信中说道,“这是‘愿力’成了形。”

几乎在同一时刻,守界营的指挥官独自登上北境长城最高处。夜寒如刀,风割脸颊,但他坚持脱去铠甲,赤膊立于烽火台上。他听说,只有放下防备的人,才能听见真正的钟声。

他等了三个时辰。

就在黎明将至之际,大地微微震动。远处沙丘起伏如呼吸,一道无形波纹自地底蔓延而来,掠过城墙基石,穿入他的脚心,直冲头顶。那一瞬,他看见了。

不是幻象,也不是梦境。

他看见十万年前这片土地上的第一场葬礼:一位老者抱着死去的孩子,在月光下唱一支不成调的歌。歌声很轻,却穿透时空,落在他耳边。接着是千年前一名士兵埋葬战友时的眼泪,百年前一位女子烧掉情书时的叹息……无数告别的瞬间,如星辰般在他意识中点亮。

最后,浮现的是他自己。

十五年前的那个雪夜,他没能救回妹妹。她倒在血泊中,手里攥着他送的木马玩具。他曾以为那是他一生最大的痛,可此刻他才明白??真正困住他的,从来不是她的死亡,而是他从未对她说过“再见”。

于是他跪在烽火台上,对着北方荒原,低声开口:“阿妹,哥哥错了。我不该怪你挡在我前面。你是英雄,我一直以你为荣。现在我懂了,活着不是背叛,而是继续走你没走完的路。你走吧,别回头,我在人间替你看四季。”

话音落,天边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,正好照在长城砖缝间一朵野花上。那花从未在此地生长过,花瓣透明如水晶,中心一点金光微微跳动,像一颗微型心脏。

他伸手轻抚,花蕊忽然震颤,发出一声清越铃音。

“叮??”

万里之外,东海渔村的老渔夫孙女正带领一群孩子在沙滩上绘制“记忆地图”。他们用贝壳拼出亲人面容,用海藻勾勒回忆场景。一个小女孩蹲在角落,久久不动。别人问她为什么不画,她只摇头:“妈妈走得突然,我连她长什么样都快忘了。”

孙女走过去,握住她的手,从怀中取出《九万名录》,翻到一页空白处,蘸海水写下小女孩母亲的名字。墨迹刚落,纸页竟渗出淡淡香气,像是雨后栀子。

“闭上眼睛。”孙女说。

女孩依言合目。

刹那间,海浪退去的声音变成了脚步声,咸腥空气化作厨房油烟味,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抚摸她的发丝。她听见母亲哼着童谣,声音遥远却真切。

睁开眼时,泪水已打湿衣襟。但她笑了,第一次笑得那么轻松。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