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不为功名不为赏,
>只为明日天光亮。”
电影院里,许多观众泪流满面。散场时,不少人默默将手中的节目单折成纸灯笼,放在影院门口设置的纪念台前。
这部片子最终斩获金鸡奖最佳纪录片奖,并代表中国申报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。
但在庆功宴上,周舟却没有出现。
他回到了腾冲,坐在赵大发墓前,手里拿着一瓶老酒。
“老赵啊,”他打开瓶盖,倒了一小杯洒在地上,“片子拍完了,名字叫《萤火》。你说巧不巧,当年你们起代号的时候,没想到真有一天,这点光能照亮这么多人吧?”
风吹过松林,发出沙沙的响声。
他又给自己倒了一杯,仰头喝下,辣得咳嗽了几声。
“我还记得你说过一句话:‘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,我们就没真正死去。’现在,不止一个人记得了。成千上万的人都知道了。孩子们在学校课本里读你的故事,大人们在电视上看你们怎么穿越雷区、怎么背着仪器爬雪山。连国外媒体都在报道,说这是人类冷战史上最具悲壮色彩的技术保卫战。”
他笑了笑,眼里却泛着光:“所以啊,你可以安心睡了。剩下的路,我们会接着走。”
第二天清晨,当地教育局宣布,将在腾冲中学设立“萤火班”,专门招收烈士子女及边远地区优秀学子,全额资助直至大学毕业。首任班主任,正是杨蜜。
她在开班仪式上说:“知识不是用来逃离家乡的,而是为了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值得留下。就像当年那些人用生命守护科学一样,今天我们要用教育点燃未来的光。”
与此同时,张小宇辞去了影视公司的工作,加入国家历史影像修复中心。他带领团队耗时半年,将“赤瞳工程”留存的所有胶片、录音、手稿进行数字化抢救。其中一段16毫米黑白影像尤为珍贵:1977年冬,一群年轻人在雪地中合影,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。背后横幅写着:“誓为祖国核安全奋斗终生!”
这段视频在网上发布后,点击量突破十亿。
有网友评论:“原来英雄也曾年轻过,也会笑,也会谈恋爱,也有梦想。他们不是天生伟大,只是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担当。”
一年后的清明节前夕,周舟再次来到那坡县烈士陵园。这一次,他带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??三十名来自全国各地的“萤火班”学生,最小的十三岁,最大的十八岁。
他们每人手中提着一只手工制作的纸灯笼,里面点着蜡烛。
“今晚,我们要做一件事。”周舟站在纪念碑下,声音坚定,“把这些光,送回当年他们走过的每一寸土地。”
当晚,一场名为“萤火归途”的公益行动正式启动。志愿者们沿着三次秘密试运的原始路线,在关键节点放置LED模拟灯组,形成一条贯穿滇桂边境的“光影走廊”。无人机航拍画面显示,这条蜿蜒数百公里的光带,宛如一条苏醒的巨龙,盘踞在祖国南疆的群山之间。
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,收看人数超过六亿。
而在直播镜头之外,一位住在贵州山村的老妇人正捧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流泪。照片上是个穿军装的年轻人,笑容灿烂。她不知道丈夫具体在哪一天牺牲的,只知道他走之前说了一句:“我去送光过去。”
如今,她终于知道,那束光,真的传到了未来。
深夜,周舟回到北京家中。书房桌上摆着一封未寄出的信,是他写给赵大发的。
信里只有一句话:
>“你说的没错,屁股坐正了,才能当导演。**
>
>可我现在明白了,真正的导演,从来不是拍戏的人,而是那些用一生演绎忠诚与信仰的人。”
他合上信纸,放进抽屉最深处。
窗外,晨曦微露。
东方天际,一轮红日正缓缓升起,洒下万道金光。
山河无言,岁月无声。
但有些光,一旦亮起,便永不熄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