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小说

顶点小说>华娱:屁股坐正了吗?你就当导演 > 第167章 我们生活在南京首映一路狂轰(第1页)

第167章 我们生活在南京首映一路狂轰(第1页)

北电,张会军看到了曹忠这则声明,愣住了。

“北电”,“大四生”表明艺术院校科班正统,“旧时代因我而终”代表……曹忠发了疯。

“谁是旧时代?”

“为什么要终?”

“你,曹忠,给人。。。

周舟坐在书桌前,窗外天色尚未完全亮透,晨雾如纱,轻轻笼罩着这座城市的轮廓。他盯着那封已经锁进抽屉的信,仿佛还能听见赵大发在岩洞里咳嗽的声音,低沉、沙哑,却始终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。

“你说得对啊……”他低声呢喃,“导演不是站在镜头后面讲别人故事的人,而是把命押进去,让真实成为史诗的人。”

手机震动起来,是张小宇发来的消息:“修复完成,最后一段音频可以播放了。”

周舟心头一紧。那是从“赤瞳工程”遗留设备中提取出的最后一卷磁带,编号为D-790528,记录时间标注为1979年5月28日凌晨两点四十三分至三点零七分??正是黄阿妹发出信号后、生命终结前的最后时刻。由于原始录音严重损毁,技术人员花了整整一年才还原出可辨识的内容。

他立刻驱车前往国家历史影像修复中心。

北京的清晨带着春末特有的凉意,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开始抽出嫩绿的新叶。周舟一路上没开音乐,只听着轮胎碾过路面的细微声响,像极了当年边境雨林中的脚步声。

到达实验室时,张小宇已经在等他。房间灯光调得很暗,中央是一台老式磁带机,连接着降噪系统和声纹分析仪。墙上挂着一张手绘地图,红线标出了三次试运路线,终点都指向那个深埋地下的控制中枢。

“我们做了最大努力。”张小宇声音有些发抖,“但中间有三十七秒还是无法恢复。不过开头和结尾……你能听清。”

周舟点点头,坐了下来。

张小宇按下播放键。

起初是一阵刺耳的电流杂音,像是风雨交加的夜晚,雷电撕裂天空。接着,一个微弱却清晰的女声缓缓浮现:

>“这里是节点三操作员黄阿妹……系统状态稳定,主频同步正常。外部通讯中断,备用电源剩余百分之十八。我……还在坚持。”

她的声音很轻,带着疲惫,却异常坚定。周舟闭上眼,仿佛看见她在昏暗的岩洞里,靠着一盏油灯,手指冻得发紫,仍稳稳地记录着数据。

停顿了几秒后,她继续说:

>“我知道你们可能听不到,但我还是要说。一号补给点失联,二号无回应。第三次试运失败,物资未能送达。但我们完成了部署,赤瞳核心已激活。只要它还运行一天,就说明我们没有白来。”

她的呼吸变得急促,像是在忍耐某种剧痛。

>“我饿了两天,水也快没了。外面一直在下雨,洞口被泥石流堵住了三分之一。我不确定能不能撑到明天……但如果有人找到这段录音,请告诉我的家人,我不是病死的。我是守着光走的。”

说到这里,她的声音忽然低了下去,几乎成了耳语:

>“还有……我想念妈妈做的腊肉饭。她说等我回来,要给我做一大锅,放很多辣椒。”

那一刻,整个房间陷入了死寂。

张小宇早已红了眼眶,手指紧紧攥着桌角。周舟则僵坐在椅子上,胸口像被一块巨石压住,喘不过气来。

原来她最后想到的,不是任务,不是使命,而是一顿寻常人家的晚饭。

是母亲灶台上飘出的烟火气,是童年记忆里的温暖滋味。

这才是最痛的地方??她不是天生英雄,只是一个想回家吃饭的女儿。

“这三十七秒空白……”周舟终于开口,声音沙哑,“你觉得她在做什么?”

张小宇摇头:“可能是昏迷,也可能是……写日记。”

周舟猛地睁开眼。

“对,写日记!”他猛然站起,“姑奶奶的日记本最后一页写着‘我把一切都记下来了’,但她没写完!也许……也许她把剩下的内容藏进了系统日志里!”

两人立刻冲向数据中心。经过数小时的数据挖掘与权限申请,他们终于在“赤瞳-Ⅰ型”主机的隐藏分区中发现了一份加密文档,标题只有两个字:**留给未来**。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